沒有提示信息
信息來源:第一健康 閱讀 (561) 2017-08-29
為什么有的人抽煙喝酒,吃飽就睡,身體還那么好
有的人經常鍛煉,注意養(yǎng)生,癌癥反而找上門
為什么有的人少吃主食,多運動就能減肥
而有的人就算只喝水,也還是減不下來
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命嗎?
那決定命運的是誰呢?科學證明,決定命運的不是老天爺,而是我們人體中的遺傳基因中的疾病易感基因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疾病易感基因,就像是一個個「疾病地雷」,隨時有可能會爆炸。要在以前,我們只能坐以待斃,如今隨著易感基因檢測技術的出現(xiàn),我們已經能夠從被動接受疾病化為主動預防疾病。
舉個栗子:
2013年5月,明星安吉麗娜·朱莉宣布通過基因檢測,發(fā)現(xiàn)乳腺癌高風險后切除乳腺,將乳腺癌發(fā)病率87%降至5%以下。
在此之前,喬布斯在罹患胰腺癌后花費了約10萬美元進行基因檢測,他在接受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采訪時曾表示:“我要么是第一批以這種方式擊敗癌癥的人,要么是最后一批死于癌癥的人?!?/span>
能讓他們如此信奉和看好的基因檢測到底是什么?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?北大醫(yī)院專家這樣解釋。
▼專家:基因檢測是通過血液、其他體液、或細胞對DNA進行檢測的技術?;驒z測可以診斷疾病,也可以用于疾病風險的預測。疾病診斷如白血病的診斷分類等,就需要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;疾病預防就是通過檢測健康人體的基因型,預測個人患病的風險,并向受檢者提出生活上的指導,避免疾病的發(fā)生。
▼專家:可以從多方面來說。
1.了解自己的遺傳特質
基因檢測探究出我們獨一無二的遺傳特質,比如為什么我喝酒會臉紅?我有什么天賦?我是節(jié)食減肥快,還是跑步減肥快?我能不能吃這種藥?這有助于我們養(yǎng)成最合適的健康管理方式,對生活工作都有指導意義。
2.預測疾病風險,預防癌癥
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,尤其是遺傳性疾病,我們可以提早在基因里發(fā)現(xiàn)異常?;驒z測可以知道先天患某種疾病的風險,通過改善生活方式、生活習慣、生活環(huán)境等來預防和避免疾病的發(fā)生,從而有針對性地預防癌癥。
3.指導合理用藥,讓治療更有效
由于每個人的基因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不同,同種藥物對這個患者是治病良藥,對另一個患者可能就是奪命毒藥。通過基因檢測了解其用藥體質,根據(jù)其基因特征來選擇治療方式、藥物和劑量,從而避免過多的過量治療和無效治療,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。
4.指導個性化體檢,避免盲目體檢
一般健康人都只是做常規(guī)體檢,但常規(guī)體檢遠遠不能包括所有的疾病,很多情況下,自己沒有察覺不等于就是健康,等發(fā)覺了就晚了。通過基因檢測,可以根據(jù)自己的疾病易感基因去做個性化體檢,不再盲目體檢。
▼專家:都是預防疾病的手段,只是反映不同的階段?;驒z測是人在沒發(fā)病時,預防將來會發(fā)生什么疾病,屬于檢測的第一階段;體檢是在發(fā)生疾病后,疾病到達什么程度,早期或者中期等,屬于第二個階段?;驒z測是主動預防疾病發(fā)生,而傳統(tǒng)體檢沒有這樣的作用。
▼專家:目前,在人體未發(fā)病時通過對腫瘤、心腦血管、泌尿等13大類150種疾病的易感基因檢測,進行患病風險評估及基因突變診斷,從而使被檢者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,及早預防相關疾病的發(fā)生。
▼專家:基因檢測只能預報你罹患某種疾病的風險,而不可能像算命一樣預測你的“死因”,不用太過驚慌,做任何決定前應多咨詢醫(yī)生。另一方面也可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,增加例行檢查的頻率,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干預,就能夠延緩或者避免疾病的發(fā)生。
▼專家:適用于所有的人,但有疾病家族史、嬰幼兒及青少年是其中的重點人群。兒童通過基因檢測,如有耳聾易感基因,在用藥時就要特別注意避免使用導致耳聾的藥物;如有孤獨癥、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等易感基因,則應對其進行正確引導,多溝通、多鼓勵,避免高壓式、冷落打擊等消極教育;如有白血病易感基因,則應避免接觸染發(fā)劑、含有苯及甲醛的生活環(huán)境等。
▼專家:理論上,健康人的基因檢測結果將終身不變,一個檢測項目一生只需要做一次。
第一步:通過康康體檢網購買基因檢測服務;
第二步:專業(yè)人員指導下采集樣本(不用采血哦);
第三步:寄送樣本等待檢測結果(一般15個工作日內);
第四步:收到檢測結果,獲取專業(yè)解讀,定制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;